《封神》音乐:神话史诗“出圈”的秘诀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春节档的电影市场,竞争那叫一个激烈,大家都想在这个黄金档期分一杯羹。不过,有这么一部电影,它靠的不仅仅是画面和剧情,音乐也成了它的一大亮点。《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片尾曲《乐土》一上线,那观看量和点赞量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噌噌噌地破了10万次,连带着好几个词条都上了热搜,讨论量更是超过了百万。这首歌的歌词,取材自咱们老祖宗的《诗经》,让人听了之后,不禁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共鸣。
说到这首歌,就不得不提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的教授,也是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理论所所长杨宣华。他可是本期节目的座上宾,专门来聊聊《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里的音乐。《乐土》这首歌,不仅反映了电影的主题,还映照了生活,歌词承袭了《诗经》的风格,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期许。而且,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的演绎,更是让这首歌的情感主题和人物形象得到了升华。
电影里还有一首插曲《有女》,这首歌代表的是女将军邓婵玉,展现了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以及邓婵玉的抒情一面。配器选择了箫,这可是个暗示,暗示着邓婵玉的悲剧命运。
在配乐上,《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制作团队可是下足了功夫。他们注重气势和氛围,采用了极简主义手法,多用重复音型来烘托战斗的氛围。第一部的时候,他们重视古代失传乐器的展现,比如用笛子代替篪、皇后演奏筑等。到了第二部,他们更是结合了欧洲中世纪教会调式和中国民族调式,提升了中国神话的史诗质感。
音乐与故事内核的延续也是一大看点。第二部的配乐延续了第一部的音乐材料,展现了姬发成长的心路历程。通过音乐的呼应,展现了姬发继承父兄遗志的决心。
杨宣华对《封神》系列的音乐制作评价很高,他说这系列的音乐在历史还原上很有创新性,面对失传乐器的挑战,采取了模仿方式来还原殷商时期的音乐状态。《封神》系列的音乐制作,体现了民族乐器与西方交响乐队的融合,补充了电影对角色的塑造,展现了电影音乐的承袭、升华与点题。
最后,杨宣华还提到,《封神》系列的音乐制作是电影音乐制作的创举,值得未来音乐从业者学习。这不仅是对《封神》系列的认可,也是对整个电影音乐行业的启示。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在电影中的力量,它不仅仅是背景音乐,更是情感的传递者,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