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上映前必看:迪士尼新作媒体评价揭晓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迪士尼这次玩砸了?新版《白雪公主》口碑两极分化得厉害
3月21日全球上映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可真是热闹,2.69亿美元的制作成本砸下去,首周末北美票房预测才4500-5500万美元。要知道这可是改编自1937年那部开创迪士尼动画黄金时代的经典,现在烂番茄上96个媒体人打分,新鲜度愣是卡在48%这个尴尬的位置——46个给好评,50个直接扔烂番茄,这比例比后妈给的毒苹果还毒。
先说说亮点。瑞秋·泽格勒这次是真拼了,《芝加哥论坛报》说”比预期好”不是没道理。这姑娘唱《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的时候,连《每日电讯报》那种毒舌媒体都夸”嗓音像被施了魔法”。安德鲁·伯纳普演的喜剧桥段也意外出彩,有几个即兴发挥的段落让影院里笑成一片。艺术指导凯文·奎恩把森林场景做得挺梦幻,特别是小动物们围着白雪公主那段,CGI毛发效果烧钱烧得值。
但问题也出在这儿。《独立报》直接开喷”堆砌CGI动物”,说那些小鹿兔子”像是从游戏建模课作业里抠出来的”。更绝的是《纽约杂志》的吐槽:”塑料感布景配上俗气服装,活像迪士尼乐园里循环演出的廉价舞台剧”。我特意去看了午夜场,确实有几个场景的假花假树假得让人出戏,尤其是皇后变老巫婆那段,化妆特效还不如原版动画有冲击力。
剧情改编争议最大。BBC夸它搞”身份认同危机”有新意,可《卫报》马上跳脚说这是”假模假样的进步主义”。《综艺》说”欢快活泼打破常规”,转头《金融时报》就骂”保守平淡得像隔夜面包”。最狠的是《纽约日报》:”原版动画会在博物馆里供着,这版大概直接进废片库”。我在影院亲眼看见前排小孩看到一半就开始玩手机——要知道这可是个童话故事,连小朋友都留不住。
时长也是槽点集中营。141分钟的片长,《TheWrap》说得最损:”剪掉26分钟改回手绘动画可能更值票价”。后半段七个小矮人找水晶的支线拖得人犯困,《波士顿环球报》那句”令人昏昏欲睡”真不是瞎说。不过要论杀伤力还得看《多伦多星报》:”花2.5亿就拍出这?我奶奶用iPhone拍的短视频都比它有创意”。
音乐部分倒是难得没挨骂。泽格勒的唱功确实能打,《每日电讯报》说”每个高音都像施了魔法”不算夸张。新加的那首《Loves First Kiss》旋律抓耳,散场时听见好几个人哼。可惜《滚石杂志》说得实在:”唱歌再好也救不回平庸的剧本”。
现在最尴尬的是迪士尼自己。前有《小美人鱼》争议,这次《白雪公主》又翻车,《纽约邮报》直接开炮:”毫无意义的真人化”。不过《THR》说了句公道话:”至少泽格勒演活了这个角色”。我二刷时特别注意了,这姑娘确实把”等待真爱之吻”的老套剧情演出了点现代少女的倔强劲儿。
要说值不值得看?如果你是冲着情怀去的,建议重温1937年动画版;要是就想看个热闹,等流媒体上线快进着看歌舞片段也行。反正《Screen Rant》那句总结挺到位:”迪士尼真人改编的老毛病,这次一个没落下”。散场时听见后排观众说”还不如去看《魔镜魔镜》”,您品品这话有多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