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与哪吒:揭秘银幕童话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安徒生童话与电影:一场跨越时空的梦幻对话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读到《海的女儿》,那个为了爱情甘愿化为泡沫的小美人鱼让我哭得稀里哗啦。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个故事来自遥远的丹麦,更不知道它的作者安徒生会成为影响中国几代人成长的童话大师。直到后来在语文课本里读到叶圣陶先生翻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陪伴我们长大的故事,都来自同一个人的笔下。
说到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影响,那可真是说不完。你知道吗?就连丹麦的安徒生博物馆都专门配备了中文解说,可见中国观众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每次看到博物馆里那些泛黄的手稿和插画,我总会想象一百多年前这些故事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特别是《小美人鱼》里那个宁愿失去声音也要追求真爱的形象,简直颠覆了我对童话女主角的认知——原来公主不一定非要等着王子来救,她们也可以这么勇敢独立。
安徒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总能用最轻盈的笔触写出最戳心的故事。《豌豆公主》里那个隔着二十层床垫还能感觉到豌豆的娇气公主,读着读着就让人忍不住笑出声;可转眼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火柴微弱光芒中浮现的美好幻象,又让人心里堵得慌。这种带着幽默感的调侃和挥之不去的忧伤混在一起的味道,大概就是安徒生童话独有的魅力吧。
说到童话改编成电影,迪士尼绝对是行家里手。1989年那部《小美人鱼》动画,把海底世界的奇幻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记得爱丽儿在礁石上唱《Part of Your World》那段,阳光透过海面在她红发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简直美得像一场梦。还有2013年的《冰雪奇缘》,虽然改编自安徒生的《白雪女王》,但艾莎和安娜的姐妹情谊比原著更打动人心。特别是艾莎建造冰宫殿时唱《Let It Go》的段落,哪个女孩没跟着哼过几句呢?
童话改编电影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给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一个看得见的模样。《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混天绫搅动东海的画面,把中国神话里的法宝具象化得震撼人心;而《寻梦环游记》中铺满万寿菊的亡灵世界,则让墨西哥传统节日有了梦幻般的视觉呈现。这些电影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它们既保留了童话最核心的情感共鸣,又用现代技术把文字描述变成了可以沉浸其中的奇幻空间。
有趣的是,全世界的童话和神话其实都有相通之处。德国有个出版社把《叶限》(中国版灰姑娘)收进了他们的世界童话系列,我读到的时候特别惊喜——原来早在唐代,中国就有类似灰姑娘的故事在流传了。这让我想起《哪吒》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和安徒生笔下那些反抗命运的小人物何其相似。或许正是因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共通的,这些诞生在不同文化里的故事才能跨越时空引起共鸣。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开始在神话宇宙里开疆拓土,《白蛇》《姜子牙》《新神榜》系列都在探索传统故事的新表达。看着银幕上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形象,我总会想起小时候第一次读安徒生时的感动。童话和电影就像一对最佳拍档,一个负责播种想象的种子,一个负责让种子开出最绚丽的花。下次带孩子看童话电影时,不妨留意下字幕里”Based on the fairy tale by…”那行小字,说不定就能开启一段跨越文化的奇妙旅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