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人生》:4.4电影频道,感悟生命真谛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为孤独死者奔走的人,最后自己成了被遗忘的人
《寂静人生》这个电影名字起得真妙。你看完电影之后,脑子里会一直回荡着那些画面,后劲特别大。它不是那种让你哭得稀里哗啦的片子,而是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喝下去没什么感觉,过一会儿才发现,原来早就渗到心里去了。
电影的主角约翰·梅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社会服务员。他的工作说起来有点特别——专门为那些孤独死去的人处理后事。想象一下,一个人悄无声息地离开这个世界,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这时候约翰就会出现。他要翻遍死者生前的蛛丝马迹,找到可能还活着的亲友,说服他们来参加葬礼。
电影的画面特别干净,到处都是白色和浅蓝色的调子。约翰的办公室、他走过的小巷、停尸间的墙壁,全都冷冰冰的。这种极简的风格跟约翰这个人特别配——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走路,默默地吃饭,连喝杯茶都像是在完成某种仪式。但你仔细看他的眼睛,会发现里面藏着对生命特别执着的热情。
有个细节我记得特别清楚。约翰每次去停尸间看那些无人认领的尸体,都会把他们的照片整整齐齐地贴在相册里。相册的边角都磨得起毛了,看得出来他经常翻看。那些照片上的人,有的穿着体面的西装,有的裹着破旧的外套,但在约翰眼里,他们都值得被记住。
电影演到一半的时候,约翰遇到了职场危机。新来的上司嫌他效率太低,说要精简人员。这也太讽刺了——一个把每个死者都当回事的人,反而要被”精简”掉。约翰接到最后通牒时,手上正好有个新案子:威廉·比利·史托克,一个酗酒、脾气暴躁的流浪汉。
要是换作别人,可能随便找个地方埋了就完事。但约翰偏不。他开始像侦探一样追踪比利的过去,去他住过的收容所,找他以前的狱友,甚至还找到了比利失散多年的女儿。最打动我的是约翰去找比利女儿那场戏。那个女孩一开始特别抗拒,说父亲就是个混蛋。约翰也没多说什么,就是安静地听她发泄,最后轻轻放下一张比利年轻时的照片——照片里的男人抱着个小女孩,笑得很温柔。
葬礼那天来了好多人,都是约翰一个个找来的。比利躺在棺材里,周围站满了流泪的人。这时候镜头切到约翰,他站在角落,脸上还是那副平静的表情。但你知道他心里肯定在想:看啊,这个人并不是孤零零地离开的。
电影的结尾真是绝了。约翰在过马路时被车撞了,死得突然又平淡。他的葬礼冷清得要命,墓前一个人都没有。但当天色暗下来,镜头慢慢拉远,你会看到墓碑周围渐渐出现一群人——都是约翰曾经帮助过的死者。他们安静地站在那里,像是在说:现在轮到我们来送你了。
这片子是2013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最佳导演奖得主,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什么人讨论。可能是因为它太安静了吧,安静得就像约翰·梅的人生。但我觉得这样的电影才最可怕,它不会抓着你的衣领大喊”快哭”,而是等你半夜躺在床上,突然想起某个画面,然后眼泪就自己跑出来了。
对了,听说4月4日清明节那天下午两点,电影频道要放这部片子。选在这个日子播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死亡这个话题我们平时都不爱提,但《寂静人生》讲得特别好——它告诉你,就算是最微不足道的生命,也值得被好好送别。就像约翰常说的那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个像样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