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新掌门接棒:原制片人退出,创意控制权易手

《007》新掌门接棒:原制片人退出,创意控制权易手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邦德的十字路口:当007撞上亚马逊的算法
“就像听到家里死了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合作方这样形容得知芭芭拉·布罗科利和迈克尔·G·威尔逊将交出007系列创意控制权时的感受。这个比喻很传神——对好莱坞传统制片体系而言,布罗科利家族放弃对007的掌控,确实像是一个时代的终结。阿尔伯特·R·布罗科利在1962年将伊恩·弗莱明的小说搬上银幕时,大概不会想到他的女儿和继子会在六十年后把这个传奇IP交给一家电商公司。
20250331074502235560
现在的情况有点复杂。亚马逊和米高梅确实成立了新的合资企业,布罗科利和威尔逊仍然拥有部分知识产权,但创意大权已经易主。这就像把阿斯顿·马丁的钥匙交给了一个从未开过手动挡的人——理论上他确实能驾驶,但谁知道会不会在半路熄火?杰夫·贝佐斯已经开始对选角指手画脚,据说他特别中意亨利·卡维尔。这倒不令人意外,毕竟卡维尔在《秘密特工》里已经证明自己能驾驭西装革履的动作戏,更别提他在《猎魔人》里展现的肌肉线条简直是为紧身潜水服量身定制的。
但问题从来不是”谁能穿上那套汤姆·福特西装”,而是”谁能赋予这套西装灵魂”。丹尼尔·克雷格在《皇家赌场》里把邦德从花花公子变成了会流血的真实特工,在《天幕杀机》里甚至让这个角色显露出罕见的脆弱。现在亚马逊要找的不仅是新面孔,更要决定这个角色在新时代的定位——是要回归罗杰·摩尔时代的幽默潇洒,还是延续克雷格式的阴郁写实?或者更糟,变成又一个漫威式的超级英雄?
说到漫威,这才是真正让老派影迷夜不能寐的噩梦。亚马逊手上握着007这个IP,就像拿到了一盒乐高积木——他们可以搭建正统续作,也可以拼出各种衍生剧。《Q博士的起源故事》《钱班霓的莫斯科往事》,这些项目听起来就像Netflix上那些蹭热度的快餐内容。米高梅的高管们信誓旦旦地说院线电影仍是重点,但当他们提到”跨媒体叙事机会”时,眼睛里的美元符号简直要跳出来。
最讽刺的是,现在阻碍007前进的恰恰是它过去的成功。这个系列积累了太多传统包袱——马提尼酒要摇不要搅,开场必须有枪管视角,反派总在火山基地办公。克雷格时代好不容易打破了一些陈规,现在亚马逊接手,很可能会选择最保守的方案。毕竟他们的算法会告诉他们:观众喜欢看邦德在澳门赌场耍帅,喜欢看他在瑞士雪原飙车,至于这个角色是否还需要存在深度?那得看用户留存数据。
选角过程现在成了好莱坞最昂贵的猜谜游戏。芭芭拉·布罗科利说她见过一些演员,但没有”第一人选”。这要么是烟雾弹,要么说明他们真的陷入了选择困难症。是选《王冠》里那位忧郁的戴安娜王妃扮演者伊丽莎白·德比齐当首位女邦德?还是启用黑人演员像《绅士》杂志建议的那样?又或者干脆找个00后鲜肉讨好Z世代?每个选择都像在雷区跳舞。
《无暇赴死》给克雷格时代画上了悲壮的句号,却也留下了创作真空。没有剧本,没有导演,连基本方向都不确定。亚马逊的影视部门负责人詹妮弗·萨尔克说他们”正在倾听创意社区的意见”,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还没想好”。与此同时,米高梅的摄影棚里,那些曾经拍摄过金手指与诺博士对决的场地,现在可能正在搭建《007:量子觉醒》的片场——谁知道呢,也许下一任邦德真的会获得超能力。
流媒体时代的007会是什么模样?也许我们会看到八集限定剧《M夫人的秘密档案》,也许会在Prime Video上发现动画版《少年邦德》。更可能的是,我们会得到一个精打细算的产品——足够刺激让观众续订会员,又不会太冒险吓跑传统粉丝。就像M对邦德的评价:”你是一把钝器,用精致的西装包裹着。”现在,这把老枪被交给了新主人,我们只能希望他们还记得怎么装子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夸克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k.yingshibaike.com/450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