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运河边的青春颂歌

《北上》:运河边的青春颂歌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运河边的烟火人生:《北上》里的水韵与青春
你看过那条流淌了千年的运河吗?它不只是一条水道,更像是个会讲故事的老人。最近有部叫《北上》的电视剧,就把这条老运河的故事搬上了屏幕。这剧可不简单,原著小说拿过茅盾文学奖,底子厚着呢。
20250326095519202199
故事从1901年说起,那时候运河上还漂着大大小小的货船。镜头扫过水面,你能看见阳光在水波上跳舞,听见船桨划开水面的声音。最绝的是那些长镜头,跟着小船从桥洞下穿过,两岸的老房子慢慢后退,仿佛能闻到水腥味混着炊烟的香气。剧组还搭了条叫”花街”的实景,青石板路上留着独轮车的辙印,晾衣绳上飘着蓝布衫,活脱脱就是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运河人家。
马奶奶是这条街上的”活化石”,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有场戏特别戳心,老太太半夜咳嗽,对门谢家立刻亮起灯,斜对过的夏家丫头端着姜汤就来了。这种邻里情现在城里少见,可在那会儿的花街,谁家包了饺子都得给左邻右舍送一碗。后来马奶奶住院,整个院子的人轮流守夜,病房里永远堆着各家带来的吃食——张家蒸的枣糕、李家熬的鱼汤,看得人鼻子发酸。
谢家父子特别有意思。老谢(谢天成)刚出场时是个糙汉子,航运不景气后把祖传的货船卖了,整天蹲在码头喝闷酒。有次醉酒掉进河里,被儿子谢望捞上来后突然开窍,带着几个老伙计搞起了水上救援队。他儿子谢望是个愣头青,总想着当英雄,有回为了救落水小孩,把自己新买的皮鞋都跑丢了。这爷俩吵架的戏特别真实,老谢骂儿子”逞能”,小谢怼老爹”守旧”,可一到关键时刻,俩人配合得比谁都默契。
夏凤华这姑娘让人心疼。高考落榜那晚,她蹲在运河边哭得撕心裂肺,镜头从她颤抖的肩膀移到水面上破碎的月光。后来她愣是靠卖自制的芝麻糖闯出名堂,有场戏是她推着三轮车在雨里叫卖,车轱辘陷进泥坑,她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继续吆喝。弹幕里都在刷”这就是我姐”,可见演得多真切。
混血姑娘马思艺的寻根线很有意思。她总捧着本发黄的相册,里面夹着奶奶年轻时在运河边拍的照片。后来她真的沿着运河一路北上,在某个小镇的茶馆里,遇见个会唱运河号子的老人,老人哼的调子居然和她奶奶常哼的一模一样。这场戏没台词,就看着姑娘的眼泪啪嗒啪嗒掉在相册上,比什么煽情台词都管用。
要说最绝的还是那群90后”花街六子”。他们小时候在运河里摸鱼,长大了各奔东西,可每年端午必定回来赛龙舟。有年发大水,这帮年轻人连夜装沙袋,谢望的女朋友(是个娇滴滴的城里姑娘)也跑来帮忙,结果摔得满身泥,却笑着说:”原来你们说的运河精神就是这个啊。”弹幕瞬间被”破防了”刷屏。
剧组拍运河是真下功夫。航拍镜头里,晨雾中的运河像条银丝带,傍晚又变成金红色的绸缎。有组镜头我记特别清楚:冬去春来,冰面开裂的声音里,镜头从水下往上拍,看见阳光透过冰缝照进来,像给河水撒了把碎金子。这种拍法不光好看,还暗合着”运河解冻万物生”的老话。
现在想想,这剧妙就妙在没把运河拍成博物馆里的老古董。你看谢天成搞救援队用的快艇,夏凤华直播卖芝麻糖,还有马思艺用无人机拍运河全景——老传统和新活法在剧里碰出火花。就像主题曲里唱的:”水流千年归大海,老树新枝又一春。”追完剧再路过运河,总觉得那水声里藏着无数故事,等着有心人来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夸克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k.yingshibaike.com/462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