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日记》豆瓣8分 热议中的高分佳作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北京大学生遇上雪域高原的孩子,这部电影让我哭湿了三张纸巾
最近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讨论一部叫《援藏日记》的电影,豆瓣开分8.0确实让我有点意外。昨天终于抽空去看了,没想到在电影院里把带的纸巾都用完了——这片子后劲儿太大了!
电影讲的是北京大学生韩松去西藏支教的故事。开场就是范家其演的韩松拖着行李箱站在拉萨机场,一脸茫然地看着完全陌生的环境。这个细节特别真实,我大学室友去青海支教时发的朋友圈就跟电影里一模一样。韩松刚到学校那段简直笑死个人,他站在讲台上用普通话念课文,底下的藏族孩子们瞪着眼睛完全听不懂,有个小男孩还举手问:”老师,您说的是汉语吗?”全场观众都笑翻了。
但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韩松发现教室的窗户是破的,冬天孩子们的手都冻得通红;有个叫格桑梅朵的小姑娘每天要走两个小时山路来上学,书包里还装着给弟弟喂奶的奶瓶。旺卓措演的这个藏族小姑娘太灵了,她看韩松老师时眼睛亮晶晶的,让我想起小时候班上那个总爱追着老师问问题的女同学。
电影里有个镜头我记特别清楚。韩松在宿舍批改作业到半夜,突然停电了,他就点着蜡烛继续改。这时候格桑梅朵偷偷从门缝里塞进来一个暖水袋,上面还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写着”老师别感冒”。这个细节让我旁边坐的大叔都在抹眼泪,真的太戳心了。
导演陈中阳把西藏拍得美到窒息。金黄色的青稞田,湛蓝的纳木错湖,还有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打闹的画面,随便截一帧都能当壁纸。但最美的还是那些藏族小孩的笑脸,他们围着韩松老师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有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跑调跑得特别可爱,影院里所有人都跟着笑了。
最让我破防的是后半段。韩松支教期满要回北京了,孩子们连夜给他做了条哈达,每个孩子都在上面系了个小结。格桑梅朵哭着问:”老师,您能不能不走?我阿妈说,北京离西藏比月亮还远。”看到这里我眼泪根本止不住,前排有个女生已经哭到打嗝了。
影片结尾的处理特别妙。没有刻意煽情,就是韩松站在山坡上看着孩子们做早操,镜头慢慢拉远,雪山、经幡、校舍渐渐融为一体。直到字幕出来,我都没发现自己的指甲已经把手心掐红了。
散场时听见有观众说:”这比那些商业大片好看多了。”确实,现在能沉下心讲好一个真实故事的片子太少了。《援藏日记》里没有英雄救美的套路,没有刻意制造的冲突,就是平平淡淡地讲一个大学生和一群藏族孩子的相遇与成长,但偏偏这种真实最打动人。
看完电影我特意查了资料,原来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现实中真的有一批又一批像韩松这样的支教老师,在高原上一待就是好几年。有个豆瓣网友的评论特别戳我:”他们带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看世界的眼睛。”
如果你最近想找部能静下心来看的电影,真的可以试试《援藏日记》。记得多带点纸巾,别像我一样最后只能用袖子擦眼泪。对了,片尾曲一定要听完,那是藏族孩子们用汉语和藏语合唱的,纯净得像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