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百年:《光明的故事》与崛起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光影里的中国:从《上甘岭》到《红高粱》的银幕记忆
那天晚上无意间刷到《今日影评》的特别节目《光明的故事》,讲的是中国电影这120年来的故事。看着那些熟悉的电影片段在屏幕上闪过,突然发现,原来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记忆,早就和这些光影交织在一起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会儿,电影院里放的都是《上甘岭》《英雄儿女》这样的片子。记得小时候在电影频道看过《上甘岭》,里面那个连长在坑道里带着战士们唱歌的场景,到现在想起来鼻子还会发酸。那时候的电影人特别较真,听说拍《英雄儿女》时,为了一个冲锋的镜头,演员们愣是在山坡上跑了二十多遍。这种死磕的精神,后来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的肖桂云导演身上也能看到——1988年她拍《开国大典》的时候,时间紧得跟打仗似的,可她还是坚持要把每个历史人物都拍得既真实又鲜活。
等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来,电影也跟着变了样。《小花》里刘晓庆梳着两条麻花辫在油菜花田里跑的画面,完全颠覆了以前那种板板正正的革命电影。这片子像首抒情诗,导演开始关心起普通人的小心思了。我记得特别清楚,里面有个镜头是小花偷偷抹眼泪,摄影机就怼着脸拍,这在以前的电影里根本不可能出现。
八十年代的电影院可热闹了。《庐山恋》里张瑜换了43套衣服,姑娘们看完电影都学着扎她那样的马尾辫;《野山》讲农村改革的故事,听说主演岳红为了演好农村媳妇,专门跑到陕西山沟里住了小半年,学当地人蹲在门槛上吃饭。这些电影不再只是讲大道理,开始关心起小人物在时代浪潮里扑腾的样儿了。
要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得是北京电影学院78级那帮学生捣鼓出来的片子。张艺谋拍的《红高粱》,画面红得能灼伤人眼睛,姜文扯着嗓子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时候,银幕都快震得发抖。这片子在柏林拿了金熊奖,可把外国人给震住了——原来中国电影还能这么拍!陈凯歌的《黄土地》更绝,整部片子黄土漫天的,台词少得可怜,可就是看得人心里发紧。
回看这几十年的中国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样板戏到百花齐放,银幕上的光影其实记录着我们这个国家最真实的脉动。那些电影人像举着火把的夜行者,在胶片上刻下了一个个时代的印记。现在想想,我们这代人真是幸运,既能从老电影里看到父辈们的青春,又在新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下次再在电视上看到《开国大典》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镜头,或者《红高粱》里那片翻滚的高粱地,大概会有更深的感触——那不仅是电影,更是一代代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