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深》4D大片北京首映:深海探秘,地球之问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潜入那片蓝:当《海洋深深》带着我们触摸海底心跳
坐在影厅里,灯光暗下来的瞬间,座椅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震动。我还没反应过来,眼前就炸开一片幽蓝——这不是普通的电影开场,而是一场通往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潜邀请。国家自然博物馆和中影动画捣鼓出的这部《海洋深深》,用短短21分钟,把我这个旱鸭子变成了穿着虚拟潜水服的深海探险家。
刚开始下潜那会儿,阳光还能穿透海水,成群的小黄鱼像被谁撒了一把金箔,忽闪忽闪地从眼前掠过。可随着深度计数字不断跳动,周围渐渐暗下来,这时候才发现座椅扶手上藏着玄机——每当有发光微生物飘过,指尖就会传来微微的麻痒感,简直像真的摸到了那些会发光的小精灵。突然有只皱鳃鲨从头顶掠过,吓得后排小朋友”哇”地叫出声,其实我也差点从座位上弹起来,这4D效果逼真得过分了。
最揪心的场景出现在8000米左右。前一秒还在为发现热泉喷口的”黑烟囱”兴奋,下一秒就被眼前的景象噎住了喉咙——成片的珊瑚像被泼了漂白剂,惨白的骨架间缠着渔网和矿泉水瓶。制作团队显然去中科院深海所取过经,连塑料垃圾上附着的藤壶都还原得一丝不苟。当镜头扫过一只被尼龙绳勒变形的海龟时,影厅里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比任何环保讲座都管用。
特别想说说那个会”开花”的砗磲。科研顾问肯定没少费功夫,把人工繁育的砗磲幼体从芝麻大小养到脸盆大的过程,被做成了一段快放动画。看着它外套膜慢慢舒展的瞬间,背景音乐里突然混进了类似鲸歌的低频音,我后颈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后来查资料才知道,作曲家专门跑去海南录了真实的砗磲开合声,混音时又叠上了座头鲸的叫声,难怪听着莫名想哭。
影片结尾处有个神来之笔。当潜水器浮出水面时,银幕上突然弹出个二维码,扫进去是份挺有意思的”海洋认知测试”。我原以为就是走个形式,没想到问题刁钻得很:”深海热泉喷口的温度能达到多少?””你上周点外卖用了几个塑料盒?”最后生成的海报上,我的得分旁边游着只气鼓鼓的河豚,仿佛在嘲笑我的无知。散场时看见好多人把测试结果发到了朋友圈,这招可比贴标语高明多了。
首映式上遇到个海洋所的博士,他指着某个发光水母的镜头说,为了这3秒钟画面,动画师们啃了半年的生物发光论文。这话我信——那些微生物忽明忽暗的节奏,跟纪录片里拍的活体几乎分毫不差。最绝的是座椅会在特定时刻喷出带着海腥味的水雾,虽然知道是香精调的,但当画面里出现赤潮时,那股子腐臭味还是让人本能地捂鼻子。
现在手机里还存着影片主题曲《为何》,歌词里那句”为何要给珍珠戴上枷锁”老在脑子里单曲循环。MV里剪进了不少未公开的拍摄花絮,有个镜头是动画师蹲在水族馆里数鱼鳍摆动次数,羽绒服后背都湿透了。想起制作人说他们团队这两年跑遍了国内各大海洋实验室,连”蛟龙号”的驾驶员都被磨着问了八小时问题,突然觉得这21分钟沉甸甸的。
听说下个月这片子要去成都巡映,我准备带小侄子二刷。倒不是指望小孩能记住多少科学数据,只是想起他上次在海边,居然以为沙滩上的塑料瓶是”海螺的房子”。或许等他跟着虚拟潜水器摸过热泉边的管状蠕虫,下次见到乱扔的垃圾时,能想起那些在深海默默发光的生命。毕竟保护海洋这事儿,得先让人”看见”,才谈得上”在乎”,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