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电影人物张艺兴:角色即新生

四月电影人物张艺兴:角色即新生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张艺兴的光影之路:从舞台到银幕的蜕变
记得第一次在《功夫瑜伽》里看到张艺兴饰演的朱小光时,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惊讶——这个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唱跳歌手,怎么突然变成了一个有点憨厚又带点小机灵的考古助手?他跟在成龙大哥后面,那种既想表现又有点怯生生的样子,完全看不出是偶像出身。
20250410034531270502
但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在《一出好戏》里的小兴。那个在荒岛上逐渐黑化的角色,从最初的单纯到最后的疯狂,张艺兴把这种转变演得让人毛骨悚然。特别是他蹲在火堆旁啃生鱼那段戏,眼神里的野性和绝望,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小绵羊”的固有印象。黄渤导演后来在采访中说,张艺兴为了这个角色真的把自己饿了好几天,就为了找到那种濒临崩溃的状态。
去年在《长沙夜生活》里,他又变成了何岸——一个在夜店工作的普通年轻人。这个角色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他的平凡,张艺兴完全卸下了明星光环,把一个在城市夜晚挣扎求生的年轻人演得特别真实。有场戏是他蹲在巷子口吃盒饭,一边吃一边看着手机里家人的消息,那种疲惫中带着温暖的感觉,让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而说到突破,不得不提他在《孤注一掷》里饰演的潘生。这个卷入网络诈骗的程序员角色,让张艺兴第一次尝试了”毁容式”表演——戴着厚重的眼镜,头发乱糟糟的,完全是一副IT民工的模样。但正是这种外形的颠覆,反而让观众更专注于他的演技。片中有一场他被电击的戏,那种痛苦到扭曲的表情和抽搐的身体反应,看得人心里发紧,完全想象不到这是那个在舞台上光鲜亮丽的张艺兴。
最近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他在《不说话的爱》里的表现。这部电影里他饰演一位听障人士的父亲,全程几乎都用手语交流。为了这个角色,张艺兴专门去聋哑学校学习了三个月手语,还和听障家庭同吃同住,就为了能真实地呈现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态。片中有一场戏是他用手语给女儿”讲”睡前故事,那种无声却充满爱意的表达,比任何台词都更有力量。
记得张艺兴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每演一个新角色,就像重新活了一次。”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老套,但看他这些年的作品,确实能感受到他是真的在践行这句话。从朱小光到小兴,从何岸到潘生,再到《不说话的爱》里的父亲,每个角色都是全新的挑战,也都让他有了不同的生命体验。
有意思的是,他总喜欢把电影比作一面镜子。有次听他解释这个比喻:”镜子不仅能照出我们现在的样子,有时候还能照出我们可能成为的样子。电影也是这样,既反映现实,也能照亮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角落。”这话说得挺实在的,看他选的角色,确实都在尝试展现生活中不同群体的生存状态。
被评为电影频道四月电影人物时,张艺兴显得特别谦逊。他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种态度可能正是他能不断进步的原因——永远把自己当成新人,永远对表演保持敬畏。记得他说过,每次拿到新剧本,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害怕,害怕自己演不好,但这种害怕反而成了他钻研角色的动力。
说到未来,张艺兴没给自己设限。他说希望能遇到更多有挑战性的角色,通过电影和大家分享更多美好的故事。听起来很官方,但看他这些年的轨迹,确实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往这个方向走。从一个偶像歌手到被认可的演员,这条路他走得不算快,但每一步都很扎实。
有时候想想挺奇妙的,当年那个在舞台上跳着精准舞步的张艺兴,现在能在银幕上展现出那么丰富的人生百态。这大概就是好演员的魅力——让你完全忘记他原本是谁,只记得他此刻正在演绎的那个鲜活的生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夸克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k.yingshibaike.com/551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