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兰若寺》清晰版资源下载链接百度云国语中字「BD1280P/3.3G-MP4」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书生夜探兰若寺,五段诡谲奇谭在灯笼光晕里次第展开
蒲松龄提着那盏昏黄的灯笼推开兰若寺斑驳的木门时,檐角铜铃突然无风自动。预告片里这个长达七秒的推门镜头,木质门轴发出的”吱呀”声混着远处隐约的狐鸣,直接把观众拽进了聊斋的诡谲世界。灯笼光晕扫过布满蛛网的雕花梁柱,照亮了藏在阴影里的《崂山道士》剪纸小人,莲花公主的绢纱披帛正从房梁垂落,聂小倩的水袖在经幡间若隐若现——这座破败寺庙简直就是个妖怪主题乐园。
这片子玩得挺野,把五个经典故事全塞进兰若寺这个”鬼屋”场景里。《崂山道士》里那个想学穿墙术的王七,这次直接撞进了画着《千里江山图》的屏风;《莲花公主》的婚宴摆在寺庙后院的残破戏台上,宾客全是纸扎的童男童女;最绝的是《画皮》那段,恶鬼揭人皮的场景被处理成宋画风格的工笔重彩,血珠在绢本上晕开的质感看得人后颈发凉。导演组那六个年轻人明显是聊斋骨灰粉,连《鲁公女》这种冷门篇目都挖出来了,让那个借尸还魂的姑娘在藏经阁里跳胡旋舞。
画风混搭得让人眼花缭乱。崂山道士那段用了毛毡定格动画,王七道袍上的每根羊毛都支棱着蠢萌感;转到聂小倩出场立刻变成水墨晕染,宁采臣背的书箱在雨中化开墨痕;等画皮鬼现身时,整个画面突然变成泛黄的《骷髅幻戏图》那种宋代院画,连鬼指甲上的裂纹都仿了古画绢本的剥蚀效果。这种每十分钟换种美术风格的疯劲儿,倒是真还原了原著”每阅一册,另是一番境界”的阅读体验。
定档海报藏着不少阴间彩蛋。蒲松龄灯笼照亮的雕花梁柱上,仔细看能发现《画皮》里恶鬼的鳞爪、《崂山道士》的穿墙符咒,连莲花公主的并蒂莲钗都变成梁柱上的木雕纹样。最绝的是那些藏在阴影里的精怪,有只三尾狐正偷喝书生墨汁,屋檐上倒挂着《尸变》里的紫面僵尸——这哪是宣传海报,根本是幅”聊斋妖怪分布图”。
制片人宋依依说他们特意没做传统线性叙事,搞成”1+5″的拼图模式。主线是蒲松龄在兰若寺躲雨,五个故事像解锁密室机关似的陆续触发。有场戏是书生踩到地砖突然坠入《崂山道士》的幻境,等穿墙失败被扔出来,又跌进《莲花公主》的婚宴。这种叙事就像俄罗斯套娃,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从哪个雕花窗棂里会钻出什么妖怪。
技术团队把中国古画玩出花来了。聂小倩出场时背景直接用了《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但把山峦改成了累累白骨;《画皮》那段恶鬼画皮的绢本,其实是把故宫藏的《骷髅幻戏图》PS成了动态版本。最烧钱的是《鲁公女》借尸还魂那段,姑娘每走一步,身上的古画颜料就簌簌掉落,露出底下新鲜的肌肤——这效果是用三渲二技术模拟的,据说每帧要渲染八小时。
比起前几年那些魔改聊斋的影视剧,这次动画倒是老实当起了”原著复读机”。《崂山道士》保留了对投机者的讽刺,《画皮》没删减剥皮的血腥,《聂小倩》甚至还原了原著里”拾白骨”的重口情节。不过把不同时空的故事全塞进兰若寺,倒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当《莲花公主》的蜂群撞上《画皮》的恶鬼,或者《崂山道士》的穿墙术在《鲁公女》的棺材铺失效时,会产生原著里没有的荒诞笑料。
七月十二号上映的这个档期选得刁钻,正好卡在暑期档的恐怖片空窗期。想象下大夏天坐在冷气十足的影院,看银幕上《画皮》女鬼的绢本皮肤渗出冷汗,或者《聂小倩》的骨灰坛在暴雨里浮起磷火——这种消暑方式可比吃冰棍刺激多了。六个导演合拍的片子容易变缝合怪,但这次各篇章风格差异反而成了优势,就像蒲松龄那盏灯笼,每照亮一个角落就展现完全不同的志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