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云朵》国语中字迅雷资源4k高清阿里网盘【HD720P/3.9G-MKV】

《地上的云朵》国语中字迅雷资源4k高清阿里网盘【HD720P/3.9G-MKV】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棉花地里的四季人生
五月初的某个清晨,天还没完全亮透,艾尔肯就已经蹲在自家棉田里检查墒情。手指插进还有些冰凉的泥土里,这个维吾尔族汉子皱着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今年的春播可以开始了。这个画面来自纪录片《地上的云朵》,镜头就这么静静地跟着他,能听见他手指翻动泥土时细微的沙沙声。
20250427061505289728
这片棉田在新疆阿瓦提县,导演刘帼轶带着团队在这里驻扎了整整一年。他们像影子一样跟着两户棉农,一户是维吾尔族的艾尔肯家,另一户是汉族的赵强家。摄像机藏在生活里,拍下了好多意想不到的细节。比如有次艾尔肯的小女儿偷偷把摘下的第一朵棉花塞进爸爸口袋,老艾晚上发现时,那团棉花已经被汗水浸得发黄了。
片子最打动人的就是这些细碎的生活片段。赵强家那台总出故障的采棉机简直成了”戏精”,每次关键时刻准掉链子。有场戏拍他半夜三点蹲在机器底下修零件,手电筒的光晃来晃去,他媳妇蹲在旁边递扳手,两人也不说话,就听见扳手”咔嗒咔嗒”的声响。后来在海南电影节放这段时,后排有个大哥突然笑出声,说这跟他老家收麦子的情形一模一样。
20250427061505755389
棉价波动是悬在两家头顶的乌云。导演拍到艾尔肯在饭桌上接到收购商电话,挂掉后他把馕掰成小块泡在奶茶里,半天没说话。小儿子不懂事嚷嚷着要新书包,被他媳妇一把拽出了屋子。这些画面没什么解说词,但观众都能看懂——去年棉花卖不上价,连孩子的书包都成了奢侈。
这片子去年在荷兰放映时发生件趣事。有个金发姑娘看完追着导演问:”那个维吾尔族爸爸教儿子认棉花品种的镜头,是不是你们安排的?”她不相信素人面对镜头能这么自然。其实那天摄像机藏在稻草堆后面,老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被拍。这种”直接电影”的拍法让老外特别惊讶,他们印象里的中国纪录片总是摆拍痕迹很重。
20250427061505631579
刘帼轶导演说最难拍的是棉田里的夜晚。有次遇上沙尘暴,摄制组躲在拖拉机后面,眼睁睁看着赵强一家顶着大风给地膜压土。摄像机录下的全是呼啸的风声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画面糊得跟抽象画似的。但第二天素材回放时,他们发现风暴里赵强媳妇用头巾包着孩子作业本的镜头意外地动人——原来她怕风沙弄脏了孩子的作业。
影片后半段有个神来之笔的剪辑。艾尔肯家摘棉花的手和赵强家操作采棉机的手交替出现,粗糙的、沾着棉絮的、长满老茧的手,配上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不用任何台词就说清楚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这个段落后来在上海电影节展映时,有个法国评委特意提到”手的蒙太奇比任何解说词都更有力量”。
20250427061506394460
临近结尾处,两组家庭在各自院子里数钱的场景看得人鼻子发酸。艾尔肯把皱巴巴的钞票一张张抚平,他妻子突然背过身去擦眼睛;赵强这边则是全家围着小桌算账,计算器按得啪啪响,最后他儿子突然喊了句”够买新采棉头了”,全家笑作一团。这些真实的悲喜让观众忘了这是部关于新疆的片子,倒像是看见了自己老家亲戚的故事。
现在想想,这片子能入围那么多国际影展不是没道理的。它没讲什么大道理,就是把两户普通人家的日子掰开了揉碎了给你看。就像导演说的,她拍的不是”新疆棉花”这个符号,就是艾尔肯和赵强这两个具体的人——会为棉价发愁,会因丰收傻笑,会把孩子的作业本裹进头巾里的普通人。5月7日这片子要在人民院线上映,建议买票时多带包纸巾,指不定哪个细节就戳中你记忆里某个相似的瞬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夸克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k.yingshibaike.com/716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