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三杰”筱田正浩逝世,享年94

“新浪潮三杰”筱田正浩逝世,享年94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用胶片写诗的倔老头走了
筱田正浩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我正在重看他的《情死天网岛》。银幕上,中村吉右卫门饰演的纸屋治兵卫正用颤抖的手指摩挲着情人小春的和服腰带,背景里三味线的音色像一把钝刀慢慢割着观众的神经。突然手机震动起来,跳出的新闻标题让画面里的悲怆陡然变得真实——这位总爱在片场叼着烟斗骂人的老爷子,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20250328053052960786
记得第一次在资料馆看《恋爱单程票》时,开场十分钟就让人坐直了身子。黑白胶片里,田中绢代饰演的寡妇在月台追着火车的画面,把昭和时代的市井烟火气拍得像首俳句。当时根本想不到这居然是筱田的处女作,那些精准的镜头调度分明透着老练,难怪连他师父小津安二郎看完都嘀咕:”这小子把新派悲剧拍出了能乐的味道。”
说到师承关系,筱田在松竹片场的故事简直能拍成电影。有次他给涉谷实当副导演时,因为坚持要多拍一条女主角的特写,差点被当场开除。”观众需要看见她睫毛上的泪珠!”这个当时才二十出头的愣头青居然敢和前辈拍桌子。后来这段往事成了圈内著名梗,每当有新人导演犯轴,老制片就会叹气:”又一个筱田正浩。”
真正让他跻身新浪潮三杰的转折,是1969年那部惊世骇俗的《卑弥呼》。现在看4K修复版依然震撼:满屏跳动的红色巫女服,原始祭祀场景里突然插入的爵士乐,还有左幸子那张在篝火中忽明忽暗的脸。当年在戛纳首映时,有欧洲记者质问为什么把日本神话拍得这么”不伦不类”,老爷子直接怼回去:”难道你们想看穿着和服的迪士尼公主?”
不过要论最催泪的,还得是《孤苦盲女阿玲》。岩下志麻饰演的盲女摸着墙壁找水井那段长镜头,我每次看都会起鸡皮疙瘩。据说拍摄时正值严冬,志麻的手冻得发紫还要反复拍浸水镜头。剧组都看不下去了,筱田却咬着烟斗不喊停,直到拍出他想要的那种”像被命运掐住喉咙的挣扎感”。后来志麻在回忆录里写:”那时候恨透了他,现在才懂他是把演员当火柴,非得擦到快折断才能点燃。”
和大岛渚的激进、吉田喜重的实验性不同,筱田的片子总带着股旧文人的执拗。他晚年最爱干的事,就是跑到京都的老茶馆里,边喝抹茶边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啊,连菲林和数码的区别都尝不出来。”有次被问及对新导演的建议,老爷子眯着眼说:”先去把《雨月物语》看二十遍,等你能闻出每个镜头里的墨香了再来找我。”
去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放他的4K修复专题时,最后排总坐着个穿灰西装的清瘦老人。直到散场灯亮起,才有影迷认出那是山田洋次。后来听策展人说,两位老爷子经常在放映后溜去居酒屋,一个抱怨胶片太贵,一个吐槽流媒体毁电影。如今这对老冤家到底没能等到樱花再开,只剩下大银幕上那些永不褪色的光影,还在替他们争吵着关于电影的本真。
深夜整理收藏的LD影碟时,突然发现《枪圣权三》的封套内侧有行小字——”电影就是把谎言拍成真理的魔术”。想起某次访谈里他说这话时的神情:花白眉毛下那双眼睛亮得吓人,仿佛随时准备抄起摄影机再战三百回合。现在魔术师谢幕了,但那些定格在胶片上的心动与战栗,大概会比所有讣闻都活得长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夸克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k.yingshibaike.com/452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