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主创谈中澳影视合作新机遇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黑猩猩成为流行天王:罗比·威廉姆斯的另类传记片来了
4月25日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一部不太一样的传记片《最好的我》举行了它的中国首映礼。现场来了不少重量级人物——出品人陈喆、澳大利亚制片人保罗·柯瑞、中方制片人马晓璐,还有负责视觉特效的安迪·泰勒。这些人凑在一起,背后是一部横跨中澳两国的电影合作项目。
这片子讲的是英国流行天王罗比·威廉姆斯的故事,但导演迈克尔·格雷西(就是拍过《马戏之王》的那位)偏偏不按常理出牌。别人拍明星传记都是怎么光鲜怎么来,他倒好,直接把罗比塑造成了个”问题英雄”。最绝的是,电影里居然把罗比的形象变成了一只黑猩猩!这可不是随便搞的噱头,导演想用这个形象来表现罗比成长过程中那种”本我”和”自我”的拉扯。听说这个点子刚提出来的时候,不少人觉得太冒险,但最后硬是保留下来了,现在看来市场还挺买账。
说到拍摄过程,那可真是一波三折。原本计划在英国摄政街拍一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光前期申请就折腾了8个月,结果临了因为不可抗力愣是没拍成。剧组没办法,只能转战塞尔维亚重新搭景,最后这个镜头居然是在墨尔本完成的。这种跨国折腾的拍摄经历,放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的电影行业里,也算是挺典型的案例了。
首映后的论坛上,澳大利亚团队可没少秀肌肉。他们在视觉特效、音效这些后期制作上的技术优势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像《英雄》《大腕》《长津湖》这些咱们耳熟能详的中国电影,背后其实都有澳大利亚团队的参与。这次中澳双方还搞了个”中澳文化与产业交流三年计划”,说是以后每年都要在中国的顶级电影节推一部澳大利亚电影,配套的还有各种行业论坛、大师班之类的活动。
《最好的我》这片子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既不是那种歌功颂德的明星传记,也不是一味揭短的八卦电影。导演用黑猩猩这个形象,把罗比·威廉姆斯那些争议、挣扎和成长都具象化了。你可以说这是部关于明星的电影,但更准确地说,它讲的是一个人如何与自己的心魔较劲的故事。从英国到塞尔维亚再到墨尔本的拍摄历程,某种程度上也呼应了罗比自己那种漂泊不定的状态。
现在中澳电影合作这盘棋是越下越大了。技术交流、人才往来、资源共享,这些都不再是空话。像《最好的我》这样的合拍片,既能让中国观众看到不一样的电影语言,也能让中国电影人接触到国际化的制作流程。说到底,电影这行当从来都是越交流越精彩,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