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奖”入围佳片 光影校园行将启程

“天坛奖”入围佳片 光影校园行将启程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北影节”天坛奖”入围影片走进校园,这些电影值得一看
听说没?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要搞事情了!这次他们把”天坛奖”入围影片直接搬进了大学校园,让咱们这些平时抢票抢破头的学生党也能近距离感受国际电影的魅力。从4月18号开始,北大、北交大、北信科、阳光学院和深大这五所高校的同学们有福了,不用出校门就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
20250418110643909836
北大百年讲堂打头阵,18号到19号连着两天放五部片子。《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这名字就够吸引人的,听说讲的是现代人身份认同的困惑,白天光鲜亮丽,晚上却要面对真实的自己。《夏日之书》更绝,把青春期的躁动和迷茫拍得特别真实,看完估计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那段中二时光。还有《弗里达的审判》,讲的是墨西哥传奇女画家弗里达·卡罗的故事,光看预告片里那些浓烈的色彩就够震撼的。《涡流》和《爱的暂停键》也都是探讨现代人情感困境的片子,感觉看完能让人想很多。
北交大的同学们19号到20号能看到《纳维》和《音讯》两部作品。《纳维》讲的是一个小镇青年追逐音乐梦想的故事,里面那些为了理想跟现实死磕的片段特别戳人。《音讯》就更特别了,全片几乎没有对白,靠画面和声音讲了一个关于孤独与沟通的故事,据说看完会让人重新思考怎么跟身边的人相处。
北信科沙河校区的同学们18号下午就能看到《贝林格:宏图大志》,这片子记录了一位传奇人物的生平,看他怎么在逆境中坚守理想,特别适合正在迷茫期的年轻人看。阳光学院23号到24号的片单也很有意思,《最美小镇》把镜头对准了正在消失的乡村文明,那些老房子、老手艺看得人鼻子发酸。《在我父母家》就更扎心了,讲的是现代家庭关系的疏离,估计很多同学看完都得给家里打个电话。
深大的同学们19号能看到《牧羊人》和《从电影起航的BAUS剧场》。《牧羊人》把哈萨克牧民的日常生活拍得特别美,那些雪山草原的镜头简直可以当壁纸。《从电影起航的BAUS剧场》则是关于一群年轻人用戏剧改变社区的故事,热血又治愈。
这次放映的片子有个共同点,都在探讨现代人面临的种种困境——身份认同、理想与现实、孤独感、家庭关系…但又不是那种说教式的,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你自己去感受。比如《夏日之书》里那个纠结要不要告白的少年,《纳维》里那个在街头卖唱攒钱买吉他的小伙子,他们的故事可能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最难得的是,这些电影大多是小众作品,平时在商业影院根本看不到。北影节把它们带进校园,不仅是让同学们开眼界,更是在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每场放映后都有主创交流环节,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跟导演、演员聊,这种机会可不多见。
对了,虽然文中没提具体时间,但这类活动一般都会在学校的官网、公众号提前公布排期,想去的同学得多留意。建议早点去占座,这种高质量的艺术电影放映,座位肯定抢手。看的时候最好带上纸巾,听说好几部片子都特别催泪,别到时候在电影院哭成狗就尴尬了。
这次放映的片子来自世界各地,有法国的、墨西哥的、哈萨克斯坦的…透过这些电影,咱们能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面临的相似困惑。比如《在我父母家》里那种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放在哪个国家都能引起共鸣。电影就是这么神奇,它能让你坐在教室里就看到世界的模样。
所以啊,别总宅在宿舍打游戏了,趁着这次机会去看看这些走心的电影。说不定哪部片子就能戳中你的心事,或者给你正在经历的迷茫指条明路。再说了,学生票肯定比外面便宜,这种薅羊毛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夸克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k.yingshibaike.com/533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