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茶领衔《摇滚诗人:未知的传奇》4月22日上映

甜茶领衔《摇滚诗人:未知的传奇》4月22日上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摇滚诗人:未知的传奇》这部电影,光看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但要说它的另一个名字《完全未知》,估计不少影迷和乐迷就该坐不住了。这片子来头不小,光是奥斯卡提名就拿了8项,而且讲的是鲍勃·迪伦年轻时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导演詹姆斯·曼高德,就是拍过《金刚狼3》和《极速车王》的那位,这次把镜头对准了1960年代初的纽约音乐圈,用他的话来说,”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传记片,而是关于一个年轻人如何在一片嘈杂声中找到自己声音的故事”。
主演是”甜茶”提莫西·查拉梅,这小子为了演好迪伦可没少下功夫。光是学弹吉他这一项,就把他折腾得够呛。有场戏是迪伦在咖啡馆里即兴表演,甜茶硬是练了三个月才敢拍。他说最难的不是模仿迪伦标志性的嗓音,而是抓住那种”明明紧张得要命却偏要装得满不在乎”的劲儿。艾丽·范宁演的是个虚构角色,原型融合了当时几个对迪伦影响很大的女性。有场戏是她和甜茶在雨中的华盛顿广场公园吵架,范宁突然即兴加了一句台词,把甜茶都给震住了——这段最后被导演保留了下来。
20250415011553611438
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还原1965年纽波特民谣音乐节那场著名的”插电风波”。当时迪伦突然拿起电吉他,台下观众一片哗然,有人直接骂他是”叛徒”。电影里这段拍得特别真实,你能看到迪伦脸上的汗珠,听到他拨错琴弦时的杂音,甚至能感受到台下扔过来的啤酒瓶擦过他耳边的风声。爱德华·诺顿演的音乐制作人约翰·哈蒙德有一句台词特别戳心:”他们爱的不是你,是他们想象中的你。”这话放在今天看,简直预言了整个娱乐圈的困境。
要说这片子最妙的地方,是它没把迪伦拍成什么天才降临的神话。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迪伦早期写的歌词其实挺烂的,经常把笔记本扔得满屋子都是。有次房东太太来收房租,顺手捡起一张纸念道:”月亮像块发霉的奶酪…”把年轻迪伦羞得恨不得钻地缝。这些糗事在以前的纪录片里可从来没人提过。
音乐还原度也超高,光原声带就录了四十多首。不过最绝的是用了种特殊技术,把甜茶的声音和年轻迪伦的录音混在一起,创造出既像又不是的奇妙效果。有乐评人听完直接懵了:”这到底是翻唱还是AI换声?”其实片尾字幕里藏着答案——那些标志性的口琴solo,全是甜茶自己吹的。
4月22日这片子就要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了,别看是专线放映,排片可比想象中多。有个影院经理偷偷说,试映时来了一大帮白发苍苍的老乐迷,散场时有个老爷子抱着吉他坐在消防通道里哼《答案在风中飘》,保安都没忍心赶他走。可能这就是迪伦的魅力,隔了半个多世纪,照样能让人又哭又笑。
要说遗憾也不是没有。原著《迪伦要插电》里那些辛辣的行业黑幕,电影里基本都淡化了。比如唱片公司怎么算计歌手,民谣圈怎么排挤新人,这些阴暗面都被柔光滤镜过滤掉了。不过导演说得也有道理:”我们想讲的是创作本身如何改变一个人,而不是把纽约变成哥谭市。”
最后提一嘴,看这片子千万别迟到。开场十分钟有段超精彩的蒙太奇,把迪伦初到纽约时在各大俱乐部”蹭场子”的经历剪得像场街头芭蕾。镜头跟着他从格林威治村的地下室转到哥伦比亚大学的礼堂,背景音乐从蓝调变成爵士再突变民谣,简直像坐上了时光机。有观众统计过,这段短短七分钟出现了23个真实历史人物的彩蛋,从艾伦·金斯伯格到琼·贝兹,眼尖的乐迷能玩一整年”找熟人”游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夸克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k.yingshibaike.com/542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