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台首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采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李白用闽南语吟诗:一场跨越海峡的唐诗盛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当李白的《将进酒》以闽南语的韵律在台北电影院响起时,现场观众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4月28日晚,大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闽南语版在台北举行首映礼,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让数百名台湾观众第一次听到了盛唐诗人用家乡话吟诗的奇妙体验。
台湾春晖映像有限公司创始人陈俊荣站在影院红毯上,难掩激动之情。”两年前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时,我就下定决心要把它带到台湾。”他回忆道,当时看到片中李白、高适等诗人纵马长安的场景,立刻联想到了闽南语与唐诗音韵的天然契合。为了这个梦想,他的团队在今年的配额抽签中幸运中选——按照台湾现行规定,每年只有十部大陆电影能通过抽签方式在台上映。
首映现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为李白配音的台湾演员李罗。这位资深演员在记者会上即兴用闽南语朗诵《将进酒》,浑厚的声线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演绎得淋漓尽致。”用母语诠释诗仙,每个字都要反复推敲。”李罗分享配音经历时说,特别是处理”岑夫子,丹丘生”这样的称呼时,他特意参考了传统歌仔戏的念白方式,让千年前的呼唤带上闽南特有的亲切感。
影院里,6岁的小男孩突然奶声奶气地背起”床前明月光”,引得周围观众会心一笑。带外孙观影的林先生告诉记者:”看到动画里李白望月思乡,小朋友马上联想到了学过的《静夜思》。”这种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正是《长安三万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影片用48首唐诗串联起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风云,当杜甫的”国破山河在”配上战火纷飞的画面时,不少观众偷偷抹起了眼泪。
从北京专程飞回台北参加首映的林家萱,已经是第七次看这部电影了。这位在故宫从事文创工作的台湾女孩说,每次看到”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段落都会想起家乡。”闽南语版更有意思,轻舟已过万重山用台语念出来,莫名就带着一种阿公讲故事的味道。”她笑着说,打算把电影推荐给福建的亲友,等闽南语版在福建重映时再组团观看。
春晖映像执行长孔繁芸透露,选择同步推出普通话和闽南语双版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就像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有国语和闽南语版一样,我们想让观众各取所需。”她特别提到片中高适雪中舞枪的片段,普通话版字正腔圆尽显武将风范,而闽南语版则多了几分江湖气,仿佛能闻到土楼里飘出的茶香。
随着片尾曲响起,银幕上出现”两岸电影人联合呈现”的字样。据片方介绍,这个168分钟的动画巨制里,光是李白作《将进酒》的片段就动用了30多位原画师,其中不乏台湾动画师的参与。当李白乘着仙鹤飞向月亮时,那种浪漫不羁的气质让不少观众想起台湾布袋戏里的史艳文。这种文化基因的奇妙呼应,或许正是两岸观众都能在唐诗中找到共鸣的深层原因。
散场时,有观众发现影院走廊变成了小型唐诗展,墙上挂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书法作品。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特别设置的互动区,观众可以用闽南语朗读诗句并录制视频。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女孩正对着手机镜头认真念着”故人西辞黄鹤楼”,不太标准的发音引来同伴善意的笑声,但这丝毫不影响她沉浸在”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境里。
当被问及未来计划时,陈俊荣望着排队盖章留念的观众说:”希望下次能带来《白蛇》或者《哪吒》的闽南语版。”他指了指海报上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剪影,”你看,这样的传统文化IP,本来就是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啊。”据悉,该片将于4月30日起在全台影院正式公映,而大陆观众可能要等到暑假才能在福建等地看到这个特别的闽南语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