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缸鱼》预告:中国动画人的奋斗与激情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横滨电影节上的中国动画人故事:四年跟拍三十位创作者,《闯缸鱼》游向国际
你知道吗?就在前几天,日本横滨国际电影节刚开幕,有部中国纪录片悄悄火了。不是那种讲美食或者风景的片子,而是把镜头对准了一群平时躲在幕后的家伙——动画创作人。这片子叫《闯缸鱼》,光听名字就挺有意思对吧?我特意去扒了扒资料,发现背后故事比想象的更有料。
导演刘佳带着团队整整折腾了四年,从北京中关村的动画工作室跑到上海张江的科技园区,再到深圳、广州那些藏着无数动画公司的写字楼。他们不是随便拍几个镜头就走,而是跟三十多位动画人泡在一起,连《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这种级别的大咖都愿意对着镜头掏心窝子说话。有个细节特别戳我,刘导说经常拍到凌晨两三点,那些动画师眼睛都熬红了,还在那儿一帧帧调动作,问他图啥?人家就咧嘴一笑:”怕这条龙飞起来不够帅啊。”
这片子最狠的地方在于它不玩虚的。制片人孙赫阳说他们故意没加什么高大上的解说词,就是让这些动画人自己唠。你猜怎么着?有个90后原画师讲到入行时被爸妈骂”画漫画能当饭吃?”,说着说着突然哽咽;还有个特效总监展示他电脑里存着2003年做的第一个3D模型,丑得像个土豆,但他说”这就是我的闯缸鱼”。对了,得解释下片名——”闯缸鱼”在养鱼人嘴里是那种先放进鱼缸试水的小鱼,导演说中国动画人就像这些小鱼,可能被遗忘,但没它们试错,哪来后来锦鲤的游刃有余?
邱杰制片聊到个特心酸的事。90年代那会儿中国动画差点断代,他们采访到个老前辈,抽屉里还留着当年手绘的赛璐璐片,说最困难时团队散得就剩三个人,接不到活就去给广告公司画分镜。”现在年轻人看《哪吒》票房几十亿,哪知道二十年前我们连工资都发不出?”这话听着就让人鼻子发酸。不过片子也不是光卖惨,你还能看到《深海》团队怎么用粒子水墨技术死磕七年,有个镜头改了162遍——这帮人较劲的样子,莫名让人想起宫崎骏那个固执老头。
横滨的观众反应挺有意思。5月6日那场放映完,有个日本动画师举手问:”你们中国同行也天天吃便利店便当吗?”全场都笑了。导演刘佳说其实全球动画人都一个德行,熬夜改稿、秃头危机、甲方爸爸的奇葩需求,这些苦水倒出来根本不需要翻译。倒是日本观众看到某段特别感慨——中国动画人办公室里都供着个”进度神”,每月初一十五集体拜拜,跟日本动画公司拜宫崎骏照片简直异曲同工。
这片子现在还没公映,但已经有人在豆瓣建了词条。有个疑似业内人的留言特别逗:”看到老张在片子里吹他当年做的《蓝猫淘气》收视率,这老小子还是这么能吹!不过…确实是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啊。”突然就理解制片人说的,他们拍的不只是纪录片,更是给中国动画立了份”电子族谱”。那些被岁月冲淡的热血、困在硬盘里的废稿、还有永远差最后一稿的执念,终于有地方安放了。
对了,程育海监制透露他们拍了足足800多小时素材,最后剪成90分钟,等于每说1分钟话,背后藏着8小时的人生。想起采访里某个新人原画师的话:”我们这行就像闯缸鱼,可能活不过片尾字幕,但总得有人先游进那片深水区。”这话放电影行当里,莫名合适。